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05-07-25   浏览次数:811

     随着微电子与计算通信技术和机电设备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普及和3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的融合,智能化计算机处理系统或设备已从大型计算机或通用PC控制系统逐渐向微型化、专业化的嵌入式单片控制系统或设备。因此,具有可靠性、灵活性、低功耗、低成本、微型化、智能化的嵌入式产品开发成为研发人员追求的目标,自1991年嵌入式概念的形成到现在短短的十几年内,人们已开发出能够实现各种嵌入式产品应用需要的不同层次单片机,如80C51、AVR和ARM等系列微处理器。这些微处理器都配有非常优秀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而且多数能够支持有开放源代码的微内核操作系统如μClinux、μC/OSII等,目前嵌入式微处理器的数量已大大超过通用PC的CPU数量。因此,越来越多研的科研机构和企业都转向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的科研与开发上。
    本学科方向即“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在我校有较深厚的基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以田绍武院士为首电化学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就敏感地意识到单片式微处理系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国内率先把单片计算机系统引入电化学科研中,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款嵌入式智能化学分析仪器。同样,结合我校在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自85年成立我校电子工程系后,原系主任许克平教授、许茹教授等就联合我校海洋系许天增等教授在水下通讯课题研究中大量采用了嵌入式技术,先后完成如“水下图像水声传输实用样机研制”、“视频图像水下传输试验研究”等多项国家“863”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他们所研制的多媒体水下传输系统可以传输10公里,得到我国军方得高度重视。
     最近几年,在本方向的科研开发与研究生培养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硬件方面,我们不仅掌握了各类如8位、16位、32位单片机和DSP应用技术,而且还自主研发出低成本、低功耗的8位RISC/CISC混合架构的微处理器及COS开发平台,  并在FPGA上实现了ARM软核的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在软件方面,我们深入研究分过各种流行的操作系统如VxWorks、QNX、pSOS、WindowsCE、μC/OSII以及μClinux等,能够就开发不同嵌入式应用系统选择合适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并开发不同的应用软件或接口,特别是在ARM开发平台上根据不同定制自主研发μC/OSII或μClinux嵌入式应用系统。这些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的科研成果直接体现在我们承担完成的10多项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上,如与厦华公司合作承担的“数字高清析度电视”、“数字电视机顶盒”等项目,已成为厦华公司的主要获利产品,所完成的“多导睡眠监测仪”、“多参数监护仪”等医疗辅助设备已装备数十家医院,以及“ML-2000多路数据采集系统”、“APAACH-900工业程控机”、“TM-228电脑涡流探伤仪”、“油田电潜泵保护中心”、“胜利油田电潜泵运行参数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磁力式液面测量仪”、“2000型无线数字阀门控制系统”、“NST-VII车载数字硬盘视频播放记录系统”等项目完成后均成为企业的专业设备。
     此外,2000年至今本学科方向的教师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100多篇相关的学术论文,有20多篇被SCI、EI或ISTP收录,也有10多项发明专利申请被获准。值得提出的是厦门大学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毗邻的泉洲、晋江、漳州以及北面的福州、福清等地的电子行业(家电产品、通讯器材、视频娱乐、仪器仪表等)发达,我们学校大力开展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的研究能极大地促进提高福建省电子信息业的技术水平,以顺应我国关于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设想,为吸引台商和发展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及地方经济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