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设计
发布时间:2005-07-25   浏览次数:1102

    集成电路设计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技术核心,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石。本研究方向主要以设计研究数模混合集成电路为主,涉及到CMOS、BiCMOS、BCD等相关工艺流程和设计规则的开发,同时研究集成电路设计理论及相关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
    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我校就开办了电机系,就在抗战最艰苦的年代我校就培养出来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方面中外著名科学家如刘士毅、谢希德、萨支唐、何宜慈、吴伯僖等优秀毕业生。50年代我国提出要“向科学进军”,把半导体技术列为国家四大紧急措施之一时,我校就派出以刘士毅教授、吴伯僖教授等为首的厦大讲师组参与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举办了半导体器件短期培训班,我校成为全国五所首批开办了半导体物理专业高校之一,培养出来了如今一直活跃在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优秀毕业如陈星弼院士、许居衍院士等。尽管在50、60年代院系大调整时期,我校绝大部分工科教师分别被重组到如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福州大学等,使得我校工科教育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不过在刘士毅教授带领下,60、70年代我校还是参与了如上海元件五厂的TTL集成电路、上海无线电七厂、上海无线电十九厂的Bipolar集成电路、上海无线电十四厂的CMOS集成电路、电子工业部国营8430厂(后来的福日半导体厂)的触发器集成电路等首批产品的设计开发。1986年,我校参与筹备并主持了电子部厦门集成电路发展战略研讨会,此次会议提出了“七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技术“531”发展战略。
    近年来,在陈辉煌教授(原国防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博士点博士生导师,1997年调入厦大)和刘明业教授(原北京理工大学ASIC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2002年起成为厦大兼职教授)带动和倡导下,在我校建立了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中心,花费数百万元配备了如Cadence、Mentor、Synopsis及Zeni(九天)等集成电路设计EDA工具,同时在海外校友国际著名集成电路专家萨支唐、何宜慈、葛文蘍等教授的倡议下我校投资了三千多万建立起以硅平面工艺为基础的MEMS研究中心。在这两个中心平台的支承下,以本学科方向教师为主与企业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本学科学术带头人郭东辉教授已与台湾集成电路实业家高耿辉先生建立起长期实际的科研合作关系,于2002年成立了厦门元顺微电子技术公司,承担起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压BCD工艺的集成电路设计规则开发和系列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
    在本学科方向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校已在集成电路设计的科研与教学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首先在承担科研项目方面,我们先后完成了①“视觉神经网络光电集成系统的研究”、②“高速ATM交换开关智能控制器的专用集成设计研究”、③“混沌神经网络加密算法及其相应集成电路的设计研究”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项目①被国家基金委确认为优秀成果,于2001年参加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还完成了如“基于MEMS的可植入RFID器件的设计研究”、“高压BCD集成电路工艺设计规则的开发”、“CMOS温度传感器单片集成电路的研制”等十多项福建省、厦门市科技项目。五年来我们与企业合作共承担起与集成电路设计相关的科研项目总经费超过千万元。在芯片开发方面,以我们自主开发出来的BCD设计规则,指导厦门元顺微电子技术公司设计出来十多款数模混合集成芯片已开始量产,其中已有四种芯片版图申请获得国家知识版权局的授权。在理论成果及其应用研究方面,我们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会议上发表论文150多篇,被SCI、EI或ISTP收录已有3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多项。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郭东辉教授、陈辉煌教授已分别依托厦门大学“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通讯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国防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博士点已培养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相关的博士研究生多届。